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先生近日发声,劝导年轻人先不要急着买房,“如果现在买房压力太大,不如调整好心态,先安心工作,等自己的薪酬高了再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房产”。有人对他表示支持,说有道理;但也有人不以为然,认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。 近年来,伴随着房价的飙涨,一直也不乏对年轻人买房的劝导之声。两年前,链家地产与光大银行就曾联手发布过一份《北京市二手房贷分析报告》,指出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,而日本及德国为42岁,我国台湾地区为36岁,美国亦达30岁以上。《报告》得出结论,北京年轻人过早且过于依赖父母力量购房。而两年来,一些过来人也常呼吁,年轻人应该先租房,租廉租房。 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发达国家,年轻人买不起房的情况都是一种普遍存在。而大陆青年相对较早买房,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房地产市场的所谓刚性需求,也推动着房价持续居高不下。但是,产生这种现实状况的原因,既不能简单地记到丈母娘或女朋友的头上,也不能简单归结为对父母的依赖和年轻人的不自立。问题的实质是,一方面,我国各大城市廉租房、公租房的建设、供应,与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;另一方面,房价在持续调控的背景下,依然保持强劲的涨势。 5月,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,房价同比上升的仍有69个,环比上升的有65个。前不久,各地相继公布的房价调控目标大都是不超过收入增幅。2012年,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.46万元。试想,如果增长10%,全年只能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;而如果房价每平方米两万多元,增长10%,那么即使只有50平方米的房子,也增加了十几万元。在房价与收入比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础上,在房价涨幅不超过收入涨幅的调控目标下,多数民众的购房能力只能越来越差。相对于柳传志先生说的薪酬高了,房价则会更高。时间越长,越买不起房。如此,晚买不如早买,就促成了很多年轻人及其家属要抓紧买房、及早买房。 为什么新国五条落地有声,房地产市场涨声依旧呢?因为在总量不清的情况下,所谓刚需仍支撑房地产市场呈现好似供不应求的景象;同时,在依然难以放弃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的背景下,地方政府建廉租房、公租房的动力也远远不如建一般商品房和经适房。 在发达国家或者地区,购买首套房产的年龄确实高于北京等中国大陆城市。在购买首套属于自己的房屋之前,年轻人确实是租房住,但租房的价格是他们能够承受得起的。相比较而言,我国各大城市的租房价格随着房屋售价的上升也水涨船高。6月和上半年,CPI中居住类价格涨幅都仅低于食品类,在八大类中位居第二,其中的租金涨幅更高。如此,租房时间越长,越省不下钱,买房越遥遥无期。 在城市房地产业还没有起步的时候,很多机关、企业的职工在年轻时都没有房。条件好一些的单位,可以先住平房,再合住楼房,慢慢以小换大,退休时弄一套三居室。因为租房花很少的钱,可以攒下钱来;因为有福利分房,可以慢慢熬年头。现在,的确有很多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,面积扩大了,质量提高了。但同时,福利分房的机制没有了(某些权力部门的特殊行为除外)。 由此可见,光靠对年轻人讲艰苦奋斗、讲先立业的大道理效果甚微。关键还是要继续坚持宏观调控;通过房屋普查摸清现状,准确判断刚需,使调控有的放矢;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,增加供应量,并完善分配机制;改变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,积极调整经济结构,形成多点支撑的格局。那时,我国城镇的房地产市场和居民对住房的需求,或许就可以和国际惯例接轨了,年轻人也就可以安心地先创业,再置房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