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007年的资本市场,信托业将大展身手。
近日,银监会修订颁布了《信托公司管理办法》、《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》,并将于3月1日起实施。被称为“金融百货公司”的國内信托业,在监管层“主业回归”的推动下,将重新回头操刀“资产管理”。
这场被信托业称之为“主业回归”的大戏,将在2007年3月1日后拉开序幕。
资产管理回归主业
上述银监会新规强调,“压缩固有业务,突出信托主业”。即信托公司不得开展除同业拆入业务以外的其他负债业务,原则上不得进行实业投资。
新规指出,在固有业务项下,信托公司不得以固有财产向关联方融出资金或转移财产、为关联方提供担保或以股东持有的本公司股权质押进行融资。
新规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,将信托“逼回主业”。其在信托业务方面有如下突破:信托产品可公募,集合信托计划可引入合格投资者,并不作数量限制;允许信托公司在异地开展业务;业务范围方面,信托公司可以受托经营國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证券承销业务等。
按照新规,信托的道路,就是重回资产管理,尤其是高端客户的资产管理。有券商人士笑称,新规似将信托公司变成富人俱乐部。
因为,新规大幅提高了委托人门槛。按照对合格投资人的规定,“合格投资人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,能够识别、判断和承担信托计划相应风险的人:1.投资一个资金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、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;2.个人资产净值或夫妻资产净值(除自用不动产)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,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;3.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的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的每一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,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。”
某券商人士称,至此,基金、券商、信托的资产管理业务细分成三个级别:基金是为大众服务,而券商则是中级客户,信托则是高端客户。“为高端客户提供资产管理,成为他们进入资本市场的平台和通道,从新规看来,信托似要扮演这一角色。”
异军突起?
在跑马圈地的资本市场,基金、保险、券商、QFII等机构投资者扮演着各路诸侯的角色。信托回归主业,能否异军突起,封侯拜相?信托公司说“难”。券商和基金对这一回归战场的竞争对手,表现得也颇为平静。
曾有资料显示,國内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38.60%,超过50%的信托公司只有16家。单就信托业务而言,平均每家公司的净利润只有984万元。“主业不主”,信托公司只能在自有资金“投资”上寻找出路,利用自有资金发放贷款成了信托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。
对信托来说,这个江湖已然生疏。他要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在经历了资本市场风雨之后,投研团队日益壮大的基金和券商。
“信托公司的投研力量,从目前来看,和基金公司,证券公司是没得比的。而且短期来说,他们也承担不了这么大的投研成本。”这一事实,无论是信托公司还是他们的竞争对手,都无法否认。
关于对异地业务的放松,某券商人士认为,“政策管制趋向宽松,表明扶持信托企业做大做强的监管取向。不过,短期内,由于信托业务和客户资源的地域性,异地业务量在公司总体业务中的比重不会太大。”
现在的信托业,优势仍然在资本市场之外。“例如风险投资、产业基金、上市公司IPO之前的资金募集等,这些券商和基金做不了的,可能会是我们的优势。”某信托公司人士表示。“因此从短期来看,信托业要做的不是发行更多的产品,让更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,而是对眼下的老业务进行清理。”
所幸,信托回归得还不是太晚。“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类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形成明显领先之势,这场争夺仍有看头。信托业的主业回归的背后将是行业的整合,强者将在这场竞赛中胜出。”某券商人士表示。
据统计,截至2006年6月末,全國共有55家正常经营的信托公司,自营资产达624亿元,负债152亿元,管理的信托资产合计2763亿元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