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6日,国家非遗邓州罗卷戏初中培训班正式开课了。培训班设于桑庄镇一初中,30余名中学生在戏曲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的基本功训练。此后,他们将长期免费接受罗卷戏的表演学习。
“……尊师重教兴教育,名师荟萃育桃李;传统文化进校园,中华美德教育咱……”罗卷戏传承人为学生们编排的教材《学校颂》,成了孩子们的“第一课”。手、眼、身、步、法,一招一式的身段,咿咿呀呀的唱腔,学生们跟随着老师们认认真真的演绎。为了给孩子们打造专业的学习基地,桑庄镇一初中专门设置了戏曲唱腔教室、小型汇报展演等,并配有戏服存储室和活动场所。市文化艺术学校(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)为其负责教师培训、社团辅导、剧目编排等。罗卷戏,又称“锣卷戏”“乐眷戏”,其起源历史文献没有明确的记载。罗卷戏艺人认为罗卷戏最初名叫“乐眷戏”,是唐太宗李世民微服私访时,发现有人演出,非常喜爱,就请他们到宫中表演,并让左丞相唐之远编写戏本,供皇宫内眷娱乐,因此称为“乐眷戏”,后来传为“锣卷戏”,学术界则称其为“罗卷戏”,认为由“罗戏”和“卷戏”两种声腔组成。其音乐自成风格,由打击乐器和弓弦乐器组成,为其他剧种少有,凡两军厮杀等场面,所有吹奏乐器、打击乐器一齐奏鸣,大有雷电交加,金戈铁马的壮观气势。2014年7月16日,我市桑庄镇孔庄村的罗卷戏,被国家文化部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
随着老一辈罗卷戏艺术家年事已高,罗卷戏面临人去艺失、不可再生的危机。为此,市文化艺术学校(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)在国家、地市扶持传统戏曲政策春风的吹拂下多措并举,利用戏曲进校园、依托桑庄镇孔庄村小学和初中开设特色戏曲班等方法从“娃娃”抓起,补齐人才梯队建设,培养戏曲优秀人才。桑庄镇七年级学生 窦雪莲:
别看我岁数不大,也算是“老戏迷”了,在小学时我就主动报名参加了罗卷戏培训班,以后会跟着老师好好学习,把罗卷戏传承下去。 市文化艺术学校教师 金德学:
在今后的教学中,我们将毫不保留地传授技艺,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,提高下一代的艺术素养,培育新人,使罗卷戏代代相传,为我市戏曲事业的传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 国家非遗罗卷戏传承人 王荣焕:
今天,看到又一批中学生加入罗卷戏的学习中,我很高兴,这群孩子正在积蓄着蓬勃的力量,新生力量的茁壮成长,说明罗卷戏“后继有人”了!
|